7月14日至7月21日,性爱网站 青年志愿者协会“花生”志愿服务团队在成都市温江区海科社区启动“赤心育农,耕梦未来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该团队围绕“强农之路”发展成就观察与理论宣讲实践主题,结合自身农业学科优势,针对社区儿童群体,设计了一系列以农业科普和珍惜粮食教育为核心的丰富有趣的课程。
活动首日,志愿者通过理论宣讲与手工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向社区儿童普及农业知识,传递节约粮食理念,充分调动了30余名儿童的积极性。
志愿者通过破冰仪式和互动游戏,迅速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,营造出热烈欢乐的课堂氛围。“坐在谁旁边”和“猜猜我是谁”两个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展开。在“猜猜我是谁”环节中,志愿者老师在心里选定一位同学,通过描述外貌特征让其他孩子猜测。“这位同学今天穿着红色上衣”,随着提示给出,孩子们立即环顾四周,纷纷举手抢答。现场气氛热烈,笑声不断。
图为志愿者鼓励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。黄静雯 供图
在接下来的课程中,志愿者老师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粟粒含辛,餐盘践德”主题课程。课程以一粒米的生长历程为起点,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,孩子们得以一窥稻谷从播种育苗、移栽、分蘖、拔节孕穗、抽穗开花到灌浆成熟的完整过程。当屏幕上展示出农民辛勤插秧的场景时,7岁的小婷不禁发出惊叹:“原来我们每天吃的米饭,背后竟然有这么多的辛勤劳动!”课程进一步通过动画视频,向孩子们展示了全球粮食分布的现状。特别是当屏幕上出现非洲儿童因饥饿而显得瘦弱的画面时,孩子们的神情变得格外严肃。这一环节使他们对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“那么,谁知道‘锄禾日当午’的下一句是什么?”志愿者老师的问题刚一提出,孩子们便踊跃回答,争先恐后地背诵起古诗。这种互动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,也让节约粮食的传统美德在社区儿童心中生根发芽。在课程的尾声,他们齐声朗读节约粮食的口诀,声音洪亮而坚定。他们还集体做出了承诺,表示将从自己做起,珍惜每一粒粮食,绝不浪费。
社区儿童在手工课上制作冰箱贴,锻炼动手与创造能力,体验创作乐趣,激发自身潜能。在下午的手工课堂上,孩子们沉浸在创意工坊的欢乐氛围中。通过手工的制作,他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,更展现了智慧与创造力。在志愿者引导下,孩子们学习如何将不织布变成生动有趣的冰箱贴。8岁男孩小哲制作时遇到小挫折,却没有气馁,在老师帮助下,将破损材料巧妙改造成“残缺的手提袋”冰箱贴。
图为小朋友们的手工作品。黄静雯 供图
在丰富多彩的手工课堂之后,志愿者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作业辅导,耐心而细致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。随着天色渐晚,家长们陆续来到社区中心接孩子们回家。在孩子们离开时,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和快乐。家长刘女士表示:“孩子回家后一直兴奋地讲述今天的活动,还说要珍惜粮食,这样的教育真的很有意义。” 海科社区的负责人对“花生”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表示了认可,他们认为这种高校与社区联动的夏令营模式,不仅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假期照顾孩子的压力,也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到了实用的知识。
图为志愿者给小朋友辅导作业。黄静雯 供图
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们合照。黄静雯 供图